芯联集成(688469.SH)投资价值深度研究报告

碳化硅赛道领跑者,高增长与盈利拐点显现

投资要点

核心投资逻辑

  1. 行业领先的碳化硅布局:8英寸SiC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,2024年碳化硅收入突破10亿元
  2. 营收持续高速增长:2024年营收65.09亿元,同比增长22.25%
  3. 车载业务主导:2024年车载业务贡献51.78%收入,同比增长41%
  4. 全球第一梯队:2024年跻身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榜单前十
  5. 机构目标价上行空间显著:中信证券目标价5.8元,较当前有20.58%上行空间
65.09亿
2024年营收
1.03%
2024年毛利率
51.78%
车载业务占比
20.58%
目标价上行空间

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

1.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

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代码:688469.SH)成立于2018年3月,总部位于浙江绍兴,是一家专注于功率、传感和传输应用领域,提供模拟芯片及模块封装代工服务的制造商。公司前身为"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",于2023年12月6日更名为"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"。

发展历程关键阶段:

  • 初创期(2018-2019年):2018年3月公司注册设立,2019年12月一期项目量产
  • 快速发展期(2020-2022年):2021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,2022年9月二期项目量产
  • 上市与品牌重塑期(2023年至今):2023年5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,2023年11月更名并推进品牌战略升级

公司的战略定位是成为半导体产业界的创新科技公司,新能源产业核心芯片的支柱性力量,聚焦新能源、智能化、物联网三大产业。

1.2 主营业务构成与收入结构

芯联集成主要从事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业务,产品主要包括应用于车载、工控、高端消费领域的功率控制、功率驱动、传感信号链等方面的核心芯片及模组。

业务板块 收入占比 同比增长 主要产品
车载业务 51.78% 41% 功率器件、功率IC、功率模组等
高端消费 34% 66% MEMS传感器、连接芯片及模组等
工控业务 14.22% - 高压BCD、超结MOSFET等

业务结构特点:

  • 车载业务主导:2024年占比超过50%,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
  • 高端消费业务高速增长:收入同比增长66%,显示出公司在MEMS传感器和连接芯片领域的竞争优势
  • 垂直整合度高:公司向下延伸至模组封装、应用验证、可靠性测试,建构了一站式集成代工制造服务平台

最近5年财务表现分析(2020-2024)

2.1 营收与净利润表现

年份 营收(亿元) 同比增长 净利润(亿元) 同比增长 毛利率 净利率
2020 7.39 174.00% -13.66 - - -
2021 20.24 173.82% -12.36 9.54% - -
2022 46.06 127.59% -10.88 11.92% - -
2023 53.24 15.59% -19.58 -79.92% -6.81% -36.78%
2024 65.09 22.25% -9.62 50.87% 1.03% -14.78%

财务表现特点:

  • 营收持续高速增长:营收从2020年的7.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.09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7.85%
  • 亏损逐步收窄:亏损额从2020年的13.66亿元逐步收窄至2024年的9.62亿元,2024年亏损同比减少50.87%
  • 毛利率实现转正:2024年公司毛利率首次转正至1.03%,标志着公司盈利拐点的出现

2.2 盈利能力分析

年份 毛利率 同比变化 EBITDA(亿元) 同比增长 研发投入(亿元) 研发投入占比
2020 - - - - 2.12 28.69%
2021 - - - - 6.21 30.68%
2022 - - - - 8.39 18.22%
2023 -6.81% - 9.25 14.29% 15.29 28.72%
2024 1.03% 7.84% 21.46 131.86% 18.42 28.30%

分析:

  • 毛利率转正:2024年公司毛利率首次转正至1.03%,同比上升7.84个百分点
  • EBITDA大幅增长:2024年公司EBITDA达到21.46亿元,同比增长131.86%
  •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: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保持在28%以上,2024年研发投入18.42亿元

行业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

3.1 半导体行业概述

半导体行业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,按产品类型可分为集成电路、分立器件、光电器件和传感器四大类。其中,集成电路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,占比超过80%。

半导体产业链结构:

产业链环节 主要企业 技术特点
设计 高通、联发科、华为海思等 高研发投入、轻资产
制造 台积电、中芯国际、芯联集成等 高资本投入、重资产
封装测试 日月光、长电科技等 劳动力密集、中等技术

半导体行业特点:

  • 技术密集型:半导体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
  • 资本密集型: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
  • 周期性波动:受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影响较大
  • 区域化发展:全球半导体产业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

3.2 功率半导体市场前景分析

功率半导体是芯联集成的核心业务领域,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控制、消费电子等领域。

3.2.1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

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:

年份 市场规模(亿美元) 同比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
2024 6260 18.1% AI、智能新能源汽车、新能源等快速发展
2025E 7050 12.6% 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
2026E 7850 11.3% 智能汽车、工业自动化、5G应用扩大

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:

年份 市场规模(亿美元) 同比增长 主要应用领域
2024 300 14.5% 新能源汽车、工业电源、消费电子
2025E 345 15.0% 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储能、5G基站
2026E 395 14.5% 智能汽车、工业自动化、数据中心

增长驱动因素:

  •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: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700万辆,中国占全球总销量的约70%
  • 光伏和储能市场扩张: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突破500GW,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3.7GW
  • AI和数据中心需求增长:AI大模型推动全球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

3.3 碳化硅(SiC)市场分析

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,具有高击穿电场、高电子饱和速率、高热导率等优异特性,是芯联集成重点布局的战略性业务。

3.3.1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

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:

年份 市场规模(亿美元) 同比增长 主要应用领域
2024 38.66 41.37% 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储能
2025E 58.00 50.00% 新能源汽车、工业电源、数据中心
2026E 87.00 50.00% 智能汽车、航空航天、医疗设备

中国碳化硅市场规模:

年份 市场规模(亿美元) 占全球比例 同比增长
2024 15.00 38.80% 55.00%
2025E 23.00 39.66% 53.33%
2026E 35.00 40.23% 52.17%

增长驱动因素:

  • 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:碳化硅器件可提高新能源汽车系统效率5%-10%
  • 光伏和储能需求增长:碳化硅器件可提高转换效率,降低系统成本
  • 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:随着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的进步和产能的扩大,成本逐步下降

芯联集成的竞争优势与劣势

4.1 竞争优势

1000+
已申请专利数量
24万片/月
总晶圆产能
30万片/月
模组产能
  • 技术实力雄厚:在功率半导体和MEMS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,已申请各类专利超1000件
  • 产能规模领先:已建成华东、华中、西南和韩国四大产业基地,总产能达到每月24万片晶圆
  • 车规级认证齐全:已获得IATF 16949、ISO 26262等车规级认证,产品符合AEC-Q100、AEC-Q101等标准
  • 客户资源优质:已与比亚迪、蔚来、理想等头部车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
  • 产品结构多元:产品涵盖功率器件、模拟IC、MEMS传感器等多个领域,降低了单一市场风险

4.2 竞争劣势

尚未实现盈利

尽管公司亏损持续收窄,但尚未实现盈利,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融资能力可能产生一定影响

负债率较高

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,2024年末为41.68%,虽然同比有所下降,但仍处于较高水平

研发投入压力大

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保持在28%以上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对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形成压力

国际竞争压力

在碳化硅等高端领域,公司面临来自Wolfspeed、安森美、英飞凌等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

未来展望与机构评级

5.1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

  1. "新能源+智能化"双轮驱动:继续深化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领域的布局
  2. 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:加速推进8英寸SiC产线量产,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
  3. 产品多元化战略:继续丰富产品线,加强在模拟IC、MCU、传感器等领域的布局
  4. 全球化布局:加强国际市场拓展,提高海外市场份额
  5. 盈利提升计划: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、优化产品结构、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,实现2026年全面盈利的目标

5.2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

机构名称 评级 目标价(元) 预测2025年营收(亿元) 预测2025年净利润(亿元)
中信证券 买入 5.80 82.40 -5.48
浙商证券 买入 - 82.00 -5.00
申万宏源 买入 - 82.40 -
国信证券 优于大市 - 80.00 -

机构观点汇总:

  • 营收持续高增长:机构普遍预测芯联集成2025年营收将达到80-82亿元,同比增长23-26%
  • 亏损继续收窄:预计2025年亏损将继续收窄至5亿元左右,亏损同比减少约48%
  • 毛利率持续改善:预计2025年公司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1.03%提升至3-5%
  • 碳化硅业务成为新增长点:预计2025年碳化硅收入将达到15-20亿元,同比增长50-100%

5.3 估值分析

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,芯联集成股价为4.81元,总市值为340.02亿元。

指标 当前值 行业平均值 历史分位数
市盈率(PE) - 48.77倍 -
市净率(PB) 2.77倍 3.25倍 较低
市销率(PS) 5.22倍 1.56倍 较高

估值分析:

  • PB估值处于低位:当前PB为2.77倍,低于行业平均的3.25倍
  • PS估值处于高位:当前PS为5.22倍,高于行业平均的1.56倍
  • 机构目标价上行空间较大:中信证券目标价5.8元,较当前股价有20.58%的上行空间

投资风险分析

6.1 行业风险

行业周期性波动

半导体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,受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影响较大,若行业进入下行周期,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

市场竞争加剧

随着国内外企业在功率半导体和碳化硅领域的布局加速,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,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和毛利率下滑

技术迭代风险

半导体技术迭代速度快,若公司不能及时跟进技术发展,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

6.2 经营风险

持续亏损风险

尽管公司亏损持续收窄,但尚未实现盈利,若未来盈利不及预期,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融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

产能利用率不足风险

公司产能规模较大,若下游需求不及预期,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,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

供应链风险

公司部分设备和原材料依赖进口,存在一定的供应链风险,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

6.3 财务风险

负债率较高风险

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,2024年末为41.68%,虽然同比有所下降,但仍处于较高水平

应收账款回收风险

截至2024年末,公司应收账款为45.81亿元,同比增长22.47%,存在应收账款回收风险

存货管理风险

截至2024年末,公司存货为35.02亿元,同比增长44.98%,存在存货跌价和管理风险

投资建议与综合判断

7.1 投资建议

核心观点

芯联集成作为国内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,在功率半导体和碳化硅领域已形成显著竞争优势。公司营收持续高速增长,亏损持续收窄,2024年毛利率首次转正,标志着盈利拐点的出现。随着车载业务和碳化硅业务的持续增长,以及产能利用率提高和成本控制的加强,公司有望在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。

买入
目标价:5.8元
当前价:4.81元
上行空间:20.58%

投资时机:建议在当前股价基础上分批建仓,可在4.5元以下加大配置,中长期持有,分享公司在碳化硅和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成长红利。

7.2 综合判断

行业地位突出

全球晶圆代工"第一梯队",跻身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榜单前十

业务结构优化

车载业务占比超过50%,高端消费业务同比增长66%

技术实力雄厚

已申请各类专利超1000件,在车规级IGBT和SiC MOSFET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

盈利拐点已现

2024年毛利率首次转正至1.03%,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3.67%

未来增长动力:

  1. 碳化硅业务快速增长:8英寸SiC产线2025年下半年量产,预计2025年SiC收入将达到15-20亿元
  2. 车载业务持续增长: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,车规级功率器件需求旺盛
  3. 模拟IC业务快速发展: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

结论:尽管芯联集成面临行业周期性波动、市场竞争加剧和持续亏损等风险,但其在功率半导体和碳化硅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,营收持续高速增长,盈利拐点已现,未来增长可期。公司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,机构目标价上行空间较大,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。